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党群工作 | 教育教学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社会服务 | 学生工作 | 师资队伍 | 下载中心 
 
 
 
 
     
   
 
用信息化技术助推教学改革
2015-12-15 15:23 龙世棋 

20151128-124日,我有幸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部首届西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本次培训班是高校“国培计划”首批项目,旨在帮助西部高校青年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为西部地方高校打造一批教学业务骨干教师,辐射带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培训内容包括信息化与教学改革的探索及融合,移动终端技术的应用,微课制作,翻转课堂、混合课堂教学实践与案例分享等。通过密集而认真的学习,我获得了极大的收获,特别是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大学课堂的必要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必要的方法。现将自己的总结汇报如下:

华中师范大学对本次培训非常重视,师资阵容强大,授课内容精彩。从宏观政策到具体实施,都做了生动的讲授。课程安排紧凑。

第一堂课:用信息化推动高校新一轮教学改革。主讲:华师副校长彭南生教授。

彭教授首先从政策层面介绍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视,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现代教育理念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设计并展开。

随后,彭教授详细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基于信息化本科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1、构建信息化环境。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天候全覆盖;构建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云平台,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教育云服务;改造教室环境,建设电子双板教室、数字化微格教室、数字化录播教室等。2、积极开展云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多元协同,推进建设数字化的教学和学习资源。自建数字化资源课程,引进开放共享课程,牵头成立湖北省教师教育联盟,实现资源共享。3、注重教师能力发展。组织20余名种子教师远赴美国学习,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自主研发电子双板数字教室系统和云平台,培训教师1000余人次。4、推动管理制度创新。通过行政干预加激励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课程建设。所需经费采取学院前期投入,学校认证后奖励的方式。并按照传统课堂工作量的1.5倍计算教师工作量,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在职称评聘上有政策倾斜。另外还开展本科教育节、教授午餐会、青年教师沙龙,设立本科教学创新奖等活动。通过信息化本科教学改革给华师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现已开设229个网络课堂和554个混合式课堂。建成数字化课程700多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门,连续5个学期参加全国教师网联、湖北省网联的视频直播课堂建设。学生可以在全覆盖的无线校园网环境下,随时,随地在“移动课堂”上进行“移动学习”等。

华中师大通过几年的建设,在信息化与本科教育的融合中取得了很多卓越的成绩,课后在与彭校长的交流中,他也坦言,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的推进离不开校领导的重视及经费的支持,华师每年在此投入的经费是3000万元。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谁先走,谁就占据先机,时不我待!

第二堂课:大学教学模式解读。主讲:华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洪早清教授

洪教授首先提出了当代大学教学的变化。如:变化的学习环境、变化的大学生、变化的大学教师、变化的大学教学、变化的社会需求等。其核心是在数字化时代中,学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而老师多是数字时代的“移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原住民”们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实现教学效果。随后说明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现代走向:1、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2、从注重“教”转向注重“学”。3、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4、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5、注重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6、由程式化转向整合化、自由化和个性化。7、信息技术向教学的全面渗透。随后,洪教授还给我们介绍了大学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当代国外教学的一般特征以及现代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传递-接受型、合作型、研究型、数字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教师、学生、以及同行都有具体的要求。最后,洪教授用一些真实的教学案例如:“网络分析与测试”、“小儿缺铁性贫血”等详细介绍了大学教师如何形成合理的教学模式。

 这堂课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入手,对当代大学经典模式进行了解读。这块内容正好对我的知识体系做出了必要且及时的补充。

第三堂课:教育信息化。 主讲人:华师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吴砥教授

吴教授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在ISO国际标准工作组中担任工作组会议召集人,并完成多项国际标准研制工作的研究人员。编制专家组秘书,参与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编制工作。首先,他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为何在教育行业发展却十分落后的原因。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还是不论教师或学生,都很难享受信息化的红利,因此就没有信息化的动力。比如信息化并不能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所有知识、信息获取成本是极低的。因此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革。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观转变到创新型人才观。人才培养对象也显示出不同特点。他们更倾向于快速、非线性的学习;依赖技术获取信息、开展社交活动和交流;善于迅速处理信息;对课程质量要求高,缺乏包容性。因此,有必要转变思路,将信息化技术渗透进入教育领域。信息化也给目前的教育体系带来巨大冲击。据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推测,在Mooc、可汗学院的影响下,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般。面对冲击,我们只能勇敢的迎上去。最后,他介绍了教育信息化的一些实例,比如郑州二中信息化创新实验班、福鼎二中翻转课堂的经验。

这堂课还在另一个侧面让我看到我国信息化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整体情况,作为西部高校,我们如果加把劲,还是能赶上这一发展步伐的。结合贵州大数据研究这一契机,很有可能实现后发赶超。

第四堂课:信息时代教师的知识、学习与专业发展。主讲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焦建利教授

焦教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信息时代老师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对 Mooc、可汗学院、网易云课堂做了详细的解读。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他引用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一句话:“If we teach today as we taught yesterday, then we rob   our children of tomorrow”。

第五堂课:信息时代高校课堂教学秘诀。主讲人:华师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学创新部主任吴军其教授

吴教授向我们提出了未来课堂的概念,要求教师应具备高度的信息意识。并详细介绍了媒体素材的几种形式,获取资源的方式,以及如何合理选择媒体资源。整体内容讲解细致到位,确实让我学到了不少教学秘诀。

第六堂课:数字时代大学课堂教学的技术和方法。主讲人:贵州师范大学许亮教授

许教授在2014年第二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斩获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组一等奖。本次课程,他将他的教学心得与我们做了分享,提出了教学的三个层次即讲通,讲透,最终内化。也将其对PPT的理解给我们做了阐述,介绍了PPT的制作要点。第二天,许教授还进行了理科教学示范课,向我们展示了他参加比赛时的授课情况。对参加教学比赛的各种注意事项作了详细的描述。听后受益匪浅。

第七堂课:优质微课设计与制作。主讲人:K12教育网总编王珏

王总编在课堂中教会了我们微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介绍了制作微课所需设备。通过一个下午的学习,我基本能够设计并制作一门微课。并计划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制作一期微课。

培训期间,我们还听取了华师徐敏老师的文科示范课,参与了华师杨九民教授的翻转课堂和混合课堂的教学实践。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教学的理解又加深了一个层次。诚如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教授所言,作为“数字原住民”的21世纪学生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变革。来自医学院校的我们也应改变教学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或混合课堂,并将微课的制作与课程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无缝连接,提高教学效果,向能将学术、艺术、技术完美结合的优秀教师迈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