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科建设 > 正文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授权点质量建设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2-05-14 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基础医学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科学把脉、精准施策,有效解决制约性、瓶颈性问题,进一步为建成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一流的百年医科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在更高要求下,基础医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和学科发展,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继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调查研究,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强化教学环节管理,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现将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授权点质量建设报告如下:

一、基础医学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做到“五坚持,五强化”,不断提升党建质量,促进学科内涵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提升学科团队的思想政治素质,优化学科团队的组织结构,明确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促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新突破。

1.1 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师生思政

严格履行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聚焦目标任务,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和相关专题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站位,同时积极开展各项思政教育活动以加强师生集体参与度,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确保将相关会议精神到具体实际工作的有效转化。同时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案比赛,提升教学技能;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1.2 坚持知行合一,强化社会实践

坚持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以点面形式相结合,组织学院师生利用暑假奔赴贵州贫困地区开展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科技助农、科技扶贫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按照“就近就便、属地实践、分散实践”的原则,采取“云组队”“云调研”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

1.3 坚持“一岗双责”,强化阵地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工作责任制,定期组织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制定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务实举措;建立健全舆情监管、信息报送和舆论引导管理机制,扎实做好特殊敏感时期、重大庆典活动以及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监控工作;严格执行课堂教学、教材使用的督导检查制度,

严把政治纪律关口,坚决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

1.4 坚持“双带头人”,强化责任落实

教工党支部完成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改选工作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认定验收,让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作用。加强党支部书记履职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落实好党支部书记向学院党委述职制度,突出支部工作成效和师生评价,重点考评抓好党建工作促学科、教学等工作。

1.5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思政队伍

作为贵州医科大学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单位,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科研和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工作大格局,保障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学位授权点建设概况

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于 1978 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1 年获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寄生虫学和病理学);2003 年获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009 年获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 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仍是本省唯一的医学门类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7年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第4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C+等次,2019年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通过国务院学位办合格评估。

基础医学现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 11 个二级学科方向。目前在编在岗教职工204人,专任教师 17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0人,硕士生导师 145 人,教授 84人,副教授 86 人,45岁以下导师 95人,占导师总人数的 55.2%。近五年,本学位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408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100 项,项目总经费 17166 万元。发表学术论文 1282 篇,其中 SCI 收录 285 篇,授权专利 87 项。近五年招收博士研究生 119 人,授予学位 54 人;招收硕士研究生 482 人,授予学位 346 人。目前基础医学院在校研究生共43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4人,硕士研究生289人。

3、学位授权点学科研究方向

3.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1,博硕士学位授权点)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科围绕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主要开展脊髓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神经损伤后修复及再生机制、各类干细胞对自身免疫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等研究,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3.2 免疫学(100102,博硕士学位授权点)

免疫学学科围绕感染与免疫、肿瘤免疫及干细胞等前沿科学问题,主要开展以抗登革病毒感染为特色的抗感染免疫、以转基因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的干细胞分化发育的基础与临床应用、溶瘤病毒和过继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机制及其临床应用、黑色素瘤的免疫病理与预防及其中药抗肿瘤活性分子的机制等研究。

3.3 病原生物学(100103,博硕士学位授权点)

病原生物学学科围绕我国病媒生物、感染性疾病研究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开展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防控、病媒生物防控与生物利用、真菌和放线菌感染防控及其资源应用以及病毒性疾病免疫机制与防控等五个方面的研究。

3.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4,博硕士学位授权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长期开展地方性氟中毒分子病理损害与防治、少数民族区域性常见疾病的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退变性疾病分子发病机理、人体肿瘤分子病理学、脏器纤维化、心血管疾病等常见重大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荣获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优秀省级重点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省级教学团队、优秀特色重点学科等荣誉称号。

3.5 法医学(100105,博硕士学位授权点)

法医学学科现有法医物证学、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毒物毒理学、法医昆虫学五个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研究领域。实现了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统一构建与协调发展,成为我省法医学行业的学术带头单位、教学龙头单位和鉴定权威机构,部分研究成果转化为法医学司法鉴定技术并推广应用于司法鉴定实践。

3.6 放射医学(100106,硕士学位授权点)

放射医学学科以电离辐射所致机体放射损伤效应为研究主线,以放射损伤综合救治为目标,系统深入研究放射损伤及防护与救治的原理,将放射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影像医学有机整合,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放射医学关联学科群。

3.7 生物医学(1001Z1,目录外,硕士学位授权点)

生物医学学科以交叉学科和医工结合的思路为主线,运用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原理和方法针对临床和前沿科学问题展开研究。现有树突状细胞基础与应用开发研究、肿瘤疫苗、特色生物资源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肿瘤药理、医疗健康大数据等研究方向。

3.8 毒理学(1001Z2,目录外,博士学位授权点)

毒理学学科以解决我国和贵州省实际问题为目标,采用毒理学与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开展区域主要外源有害因素对环境和生物体的损害作用、毒性机制、安全性评价等研究;侧重围绕我国和贵州省地氟/砷病防治的重大需求及瓶颈问题,利用病区人群优势开展地氟/砷病的影响因素、毒作用特征、遗传与表观遗传等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探索集成式标志谱、特异性分子靶标应用于健康风险评估,促进氟/砷暴露致健康损害的早期预警、精准防治和科学控制。

3.9 民族药药理学(1001Z3,目录外,博士学位授权点)

民族药药理学学科以民族药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阐明贵州资源丰富的地产特色民族药材的药理作用机制。培养基于民族药效应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制的高层次人才,实现贵州特色植物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3.10 转化医学(1001Z4,目录外,博士学位授权点)

转化医学学科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有机结合,围绕临床重大疾病中存在的基础医学问题展开研究。现有胰腺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研究、白血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研究以及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治疗脑出血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三个方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研究成果对相关疾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11 民族药药物代谢动力学(1001Z5,目录外,博士学位授权点)

民族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学科主要有民族药复杂组分的代谢处置、药物代谢酶/转运体表达调控的吸收和代谢机制研究和民族药的 PK-PD结合模型研究三个稳定的研究领域,拥有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国家苗药工程研究中心、省级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及中药民族药开发应用产学研基地,对贵州省的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4、科研项目、平台申报及管理工作

4.1科研项目申报及管理

基础医学院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35项,项目总经费2551.9万元,横向项目8项,项目经费91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项(含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基金7项,地区基金20项,会议基金1项)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3项,项目总经费1423万元;获批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69项,项目总经费626万元。

4.2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

2021年度,我院获批贵州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细胞免疫治疗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科技厅创新人才团队1个(贵州省造血发育异常及关键免疫诊疗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5、科研成果、学术会议

基础医学院本年度发表学术论文214篇,其中SCI论文14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6篇,一般期刊论文15篇。获得发明专利8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提名奖1人,2021年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2021年中国政府友谊奖1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医学科技等奖1项,医学科技二等奖3项。2021年度,学院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七届全国斑马鱼研究大会。参加各类学术会议34人次,会议报告20人次。


二、学位授权点师资队伍建设

1、学位点现有人员结构

目前在编在岗教职工201人,专任教师 17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0人,硕士生导师 145 人,教授 84人,副教授 86 人,45岁以下导师 95人,占导师总人数的 55.2%。导师中23人有境外留学或研修经历、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 人、贵州省核心专家6人、贵州省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人、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名、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层次人才2人,层次人才3人、层次人才4人,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管专家1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领衔人1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7人、贵州省教育厅优秀科技创新人才1人、贵州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博士生导师4人 、省级优秀硕士生导师5人。

2、各培养方向主要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学科带头人:郭兵,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贵州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贵州省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省省管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贵州省教学名师。贵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理学会肾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健康大数据运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委。

学科带头人:苏敏,三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贵州省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医科大学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主任,贵州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专业教师。2013-201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2016-2018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员。贵州省解剖学会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理事,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学科带头人:左丽,教授,中国免疫学会理事。获得贵州省卫生科技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

学科带头人:康颖倩,教授,医学博士,现任贵州医科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病原生物学教授,贵州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获贵州省第八批省管专家、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贵州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第十一批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贵州省改革开放4040人—贵州杰出巾帼女性等。

学科带头人:黄江,三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学学科带头人,法医学省级“一流”专业负责人,现任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党委书记兼法医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贵州省发改委及教育厅工程究中心负责人。省司法鉴定协会副会长,省公安厅命案质量专家,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科带头人:周石,教授,从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相关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30 余年,多年来致力于肿瘤及血管性疾病介入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学科带头人:曾柱,教授,北京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博士后,免疫学博士生导师,现任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先后获得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层次人才”,贵州省省管专家和政府特殊津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青年科技奖、北京大学“学生五四奖章”、 国际生物流变学会和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会 “Chien-Fung”奖、贵州省科技进步奖和贵州省高校教学成果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力学学会生物力学分会和中国生物信息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内外多家科技期刊特邀审稿人或编委。贵州省细胞免疫治疗工程中心主任,贵州省高校感染与抗体工程中心主任、“贵州省树突状细胞基础与应用开发研究创新 人才团队”领衔人,“贵州省健康大数据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贵州医科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学科带头人:张爱华,教授,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贵州医科大学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省卫生发展研究院院长、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

学科带头人:沈祥春,二级教授,药学博士,中药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美国Texas A&M HSC客座副研究员、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省药学区域一流学科带头人,担任贵州省药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药学人才(天然药物成药性)基地、特色天然药物高效利用工程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贵州省优秀博士研究省导师、贵州省本科高等院校教学金师。担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民族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贵州省药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担任《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药材》、《Frontiers in Bioscience-Landmark》等10余家国内外期刊编委。

学科带头人:孙诚谊,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创新型人才培养十层次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贵州省首批跨世纪人才,全国重点专科带头人,贵州省肝胰疾病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国家卫计委加速康复委员会等 91 个全国性重要学术团体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或常务委员。担任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多个国内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

学科带头人:郑江,教授,美国堪萨斯大学药物化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后。郑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国家海外杰青,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省部共建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编委,Journal of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Toxicology编委,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编委。药物分析学学科带头人,药物毒理与安全评价课题组负责人。


三、人才培养

1、基础医学及生物学学位点培养目标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学风严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既了解学科国际、国内前沿,又能适应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基础医学教学、科研复合型人才。

2、学位点授予标准

2.1授予博士学位

2.1.1基本标准:要求博士学位申请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

2.1.2学分要求: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应不少于 20 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 15学分。

2.1.3课程成绩:学位课 70 分及格,非学位课 60 分及格;

2.1.4教学实践:博士研究生参加一学期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等的教学实践并通过考核。

2.1.5发表文章:以第一作者至少在 SCI SCIE 收录的外文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 SCIE要求必须为中国科学院 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用报告》)3 区及以上,或单篇影响因子≥2.0 分。具体见《贵州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和《贵州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要求的规定(修订)》

2.2授予硕士学位

2.2.1基本标准: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取得一定科研成果,表明作者已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项内容,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获达到培养要求,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2.2.2学分要求: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应不少于25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5学分。

2.2.3课程成绩:学位课的考试成绩达到 70 分以上(含 70 分)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非学位课的考试成绩达到 60 分以上(含 60 分)60 分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2.2.4教学实践:硕士研究生参加一学期的本科教学,具体形式可以是培养性讲课、指导实验(实习)等,并通过考核。

2.2.5发表文章:本学科点医学(理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至少在相关专业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或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上发表 2 篇论文。具体见《贵州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和《贵州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要求的规定(修订)》

3、主要培养方向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1,博硕士学位授权点)

免疫学(100102,博硕士学位授权点)

病原生物学(100103,博硕士学位授权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4,博硕士学位授权点)

法医学(100105,博硕士学位授权点)

放射医学(100106,硕士学位授权点)

生物医学(1001Z1,目录外,硕士学位授权点)

毒理学(1001Z2,目录外,博士学位授权点)

民族药药理学(1001Z3,目录外,博士学位授权点)

转化医学(1001Z4,目录外,博士学位授权点)

民族药药物代谢动力学(1001Z5,目录外,博士学位授权点)

4、招生选拔

学校在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录取严格执行国家要求,制定有《贵州医科大学考试管理办法》、《贵州医科大学招生工作廉政措施》、《贵州医科大学招生考试办公室招生工作纪律规定》、《八公开六不准》、《招生考试办公室工作职责》、《贵州医科大学考试考场规则》等,实行阳光招生,由研究生院招生考试办公室统一负责,学位点协助,相关档案资料齐全、真实。

5、课程教学

5.1 博士课程体系

5.1.1公共必修课模块: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研究生英语、生物医学科研导论、医药卫生统计学、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5.1.2专业基础课模块:实地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超微结构辨识、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博士)、医学病毒学(博士)、昆虫病理学、高级寄生虫学、高级病理生理学、系统病理生理学、高级病理学、分子毒理学、系统毒理学、放射生物学、核医学等。

5.1.3选修课:第二外语、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寄生虫学实验技术、蛋白质表达/分离/纯化与鉴定、生物信息学、法医物证学、重要鉴定技术、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技术、药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5.1.4讲座: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5.2硕士课程体系

5.2.1公共必修课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医药卫生统计学。

5.2.2专业基础课模块: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高级生物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医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医学免疫学、分子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硕士)、医学病毒学(硕士)、人体寄生虫学、分子寄生虫学、基础病理生理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基础病理学、系统病理学、放射医学(硕士)、核医学(硕士)、法医学。

5.2.3选修课:除第二外语外,其余同博士研究生选修课。

5.2.4讲座:学术前沿系列讲座。

6、导师指导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严格的、完整的、系统的科研训练,包括文献查阅、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实验研究(调查)、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及答辩全过程全方位指导。

7、学术训练或实践教学

7.1训练条件

根据基础医学教育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不断完善理论与实践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构建了由社会实践、校外实训、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区域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本学位点围绕专业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创新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人才培养及专业化服务为一体的教学科研基地,平台建设和科研水平处于先进水平。

7.2训练成效

科研实践方面,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加强学术训练,强化独立科研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率达到100%,均是导师科研项目申报的主要参加者和实施者。研究生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得到了充分的科研经费支持,为学术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横向合作、短期实习、会议报告等多种途径对学术进行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实践方面,研究生第二学年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实验实习、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设计、辅导答疑、课堂讨论等。教学实践期间,接受教研室管理,由教研室主任及导师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考核、评定并将评语记录在研究生学习档案中。

研究生在读期间,根据专业和研究方向,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结合本专业特点,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8、分流淘汰

8.1分流淘汰考核

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相应的分流淘汰机制。一年级以理论学习为主,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学位论文研究的预期目标及进度、教学实践及专业技能培训等做出全面安,并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在此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导师应对其进行专门指导和咨询,确有必要的应对培养计划作出调整,不适宜继续攻读的应予以分流或淘汰。在第三学期要进行中期考核,全面考察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论文的开题报告及身体状况等。考核合格者,继续论文工作,接受全面的科研技能训练。考核不合格者,终止其学业,并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处理。在第六学期按要求提交修满学分学习证明、实验记录、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材料,申请论文答辩。不符合要求者,均不受理答辩申请。逾期答辩者,学位授予延后。近五年,该学位点无分流淘汰学生。

8.2授予学位情况

授予学位情况

在校生数

博士

硕士

118

290

授予学位数

2020

2021

2020

2021

37

47

86

77

10、研究生论文质量

学校出台了《贵州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贵州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要求的规定(修订)》和《贵州医科大学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匿名评审、公开答辩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严格论文质量,严把学位授予关。

11、学风教育

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学术道德及学术规范管理相关制度:《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贵州医科大学关于严肃研究生考试纪律的规定》、《贵州医科大学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研究生入学第一周要进行入学教育,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要进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指导老师督促及监督研究生平时的教育,到目前为止,本学位点未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或现象。

12、管理服务

学校构建了学校、研究生院、二级学院教育管理体系。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科,配有专职管理人员,在二级管理中以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点所在教研室为单元设置负责人进行专人管理。各级管理均实行岗位责任制,各级岗位职能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保障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有效运行。

13、学生就业发展

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就业情况统计

学位类别

毕业生总数

就业情况(人数及比例)

未就业

签就业协议、

劳动合同

升学

自主创业

其他形式就业

国内

国(境)外

硕士

316

220(69.62%)

9(2.85%)

2(0.63%)

13(4.11%)

96(30.37%)

30(9.49%)

博士

68

68(100%)


0(0%)

0(0%)

0(0%)

(二)毕业生主要去向

类型

就业单位/就读院校名称(填写人数最多的5个)

就业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升学

国内

贵州医科大学





国(境)外

荷兰内梅亨大学

奈梅亨大学




(三)签约单位类型分布(人数及比例)

单位类别

党政

机关

高等教

育单位

中初等教育

单位

科研设计单位

医疗卫生单位

其他

事业

单位

国有

企业

三资

企业

民营

企业

部队

其他

硕士签约

1

(0.31%)

50

(15.82%)

0

(0%)

1

(0.31%)

159

(50.31%)

7

(2.21%)

0

(0.00%)

0

(0.00%)

10

(3.33%)

0

(0%)

26

(8.22%)

博士签约

0

(0%)

29

(42.64%)

0

(0%)

0

(0%)

38

(55.88%)

1

(1.47%)

0

(0%)

0

(0%)

0

(0%)

0

(0%)

0

(0%)

(四)签约单位地域分布(人数及比例)

单位地域

本省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境外

硕士签约

158(50.00%)

48(15.19%)

45(14.24%)

216.64%

00.00%

博士签约

67(98.5%)

1(1.47%)

00.00%

00.00%

00.00%

四、科学研究水平

2021年度,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35项,项目总经费2551.9万元,横向项目8项,项目经费91万元。

发表学术论文214篇,其中SCI论文14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6篇,一般期刊论文15篇。获得发明专利8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

获得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提名奖1人,2021年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2021年中国政府友谊奖1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医学科技等奖1项,医学科技二等奖3项。获批贵州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细胞免疫治疗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科技厅创新人才团队1个(贵州省造血发育异常及关键免疫诊疗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五、国内外学术交流

本学位点与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开展了各种科研合作,进一步推进了教育教学的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利用苏州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三校研究生论坛强化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2021年度,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七届全国斑马鱼研究大会。参加各类学术会议34人次,会议报告20人次。

六、社会服务

1、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与学科优势,响应国家论文大地工程的号召,助力脱贫攻坚

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新时代号召,选派一批教师赴贫困山区,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一线。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学院的孟立科老师担任三穗县马鞍村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学院组织胚胎学与解剖学学位点上的肖朝伦老师2018 年10月至2021年6月到三穗县兴隆村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两位老师在脱贫摘帽冲刺阶段,临危受命,经过两年艰苦工作,圆满完成扶贫工作,实现了贫困村与贫困人口“双清零”, 2020 年顺利通过了国家脱贫普查验收。

2、校地校企合作

为促进我校社会服务工作更好开展,加速我校科技成果转化、转让和产业化进程,基础医学院积极参与落实学校校地校企协议、鼓励学院与地方政府合作协议、学院与企业合作协议,积极适应贵州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力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产品的研发、科研转化、学生培养和企业发展的目标。2020年与六枝特区安文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贵州每位鲜竹荪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度,基础医学院获批横向课题3项,项目经费总计29.1万元。

六、支撑条件建设

1、学科支撑

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创建于1938 年建校之时,历经八十余载,基础医学院现已发展为学科门类齐全(其中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等十一个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学科优势明显;各二级学科有自身特色研究方向和优势,相应教研室以支撑学科发展(包括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免疫学教研室、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药理学教研室、生物学系、生理学教研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化学教研室共11个教研室);各二级学科点以教研室为支撑,承担了本科、研究生以及留学生等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培养了大批创新型医学及医学相关人才,活跃在医疗和科研单位,支持了健康和科学事业发展。

2、科研平台支撑

目前,基础医学一级博士点现拥有下述科研平台,以支撑学位点高质量发展:本学位点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6个,省委组织部人才基地2个,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贵州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实验室3个,贵州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贵州省发改委工程中心4个,贵州医科大学校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6个。上述各科研平台作为学位点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实践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科研人员成为创新主体的重要载体,是加速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完全满足本学位点科研人员探索任何层次科学研究实践的要求,对学位点师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有巨大推动作用。

八、下一步建设举措

1.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时代贵州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建设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一流的百年医科大学的目标为契机,基础医学院将紧扣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和学校相关工作要求,坚持创新引领,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秉承“协和风骨”,全力服务人民健康,营造勇攀高峰的科研氛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落实“医教协同”理念,推进基础医学各二级学位授权点全面协调发展。

2. 二级学科点建设

一如既往的关注各学科点的建设, 加强各二级学科点内涵建设,把原有的各学科点做大做强,如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下设的10个二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激发创新思维、拓宽科研视野,加强科学融合,积极发展交叉学科,未来争取新开设1-2个二级学科方向。

3.科研能力提升

目前,加强一流科研平台建设、加大关键领域技术攻关、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医学及其交叉学科领域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组织和立项工作,大力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基础医学一级博士点除贯彻执行学校现行的科学研究的方针政策外,在未来还开展如下提高学位点科学研究能力的举措:(1)继续加强学科内团队建设,使之成为科学研究能力提升的增长点和基础。(2)整合科研团队、现有重点实验室(平台),培育、申报各级重点实验室。(3)在科研团队、现有重点实验室(平台)等层面上,促进基础医学、生物学与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学等交叉、合作,进而推动交叉学科发展。(4)推动团队、重点实验室之间的合作,凝练研究方向和研究切入点,打造有代表性的重大项目、高影响科研论文、重要发明专利等。

4.师资队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严格执行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相关制度,加强青年硕导、青年博导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加强导师队伍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提高研究生指导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