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于1938年成立时组建,先后有尹觉民、刘占鳌、朱懋根、张作干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解剖学专家。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努力,已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体解剖学学科。学科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成为贵州省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获得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7年成为首批贵州省“双一流”课程建设单位,2020年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获贵州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
教研室现有教师17人,其中专职教师13名、兼职教师4名;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7人,学士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1名外籍教师。贵州省高校“金师”1人,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现已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于一身的教学科研机构。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分别开设了针对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专业的人体解剖学课程。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和人体结构学等。
教学方面 聚焦新医科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坚持基础结合临床、理论联系实际、思政融入内容,运用雨课堂、学堂在线等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平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渗透式的综合素质养成课程体系。
近年来主编或参编国家级、省级教材10余部;承担省、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承担大学生创新课题5项。基于教学体系建设,“人体解剖学”2020年被评为首批教育部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2021年被评为教育部首批“拓金计划”示范课程、2021年上线新华网思政课程、2021年被评为贵州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2022年获贵州省级金课;“实地解剖学”2021年被评为贵州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研究生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学科获贵州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罗时鹏等数名教师获全国、贵州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级竞赛等诸多奖项。
科研方面 学科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现已凝练形成四个稳定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脊髓损伤修复与再生;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毒理。围绕这四个研究方向,依托校级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人脑组织库重点实验室” 开展大量研究,致力于解析脑疾病发病机制,发现药物新靶点,深化与医院若干脑科学相关临床科室的交叉合作,积极探索脑科学多学科整合发展新模式。近5年来,获科技部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8项,其它12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8篇,国家核心期刊20余篇。
师资队伍
教 授:孙宝飞(主任)、余资江、朱俊德
副教授:余彦、戈果、康朝胜、蒋鸫、杨丹、Marshall Ahmed、李宏伟、文敏、令狐艳、李玉美
讲 师:黄涛、李强明、罗时鹏
助 教:代丰秋、夏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