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党群工作 | 教育教学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社会服务 | 学生工作 | 师资队伍 | 下载中心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基础医学院成立于1982年,前身是基础医学部,1938年本校创建之时,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李宗恩、王志均、朱章赓、汤佩松和张昌颖等我国知名医学教育先驱开启了基础医学院的历史,也奠定了基础医学学科服务边陲健康事业的基调。历经八十载努力,学院已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创建以来,先后涌现出许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学家,如病原生物学家李宗恩、金大雄、李贵真、陈汉彬教授,病理学家侯宝璋、刘家骝教授,组织胚胎学家杜卓民教授,微生物学家于本崇教授等。他们在丝虫病防治、蚤类学、吸血双翅目昆虫分类学、地方常见病病理学等方面取得杰出成就,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及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得到学界高度认可。而今活跃于学科研究一线的专家教授们,继续在前辈科学家奠定的特色方向上,带领团队取得了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包括燃煤型地氟病的分子病理损害特征和发病机制、老年性痴呆分子发病机制、登革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重要媒介昆虫和食源性寄生虫的系统研究与资源开发、带绦虫分子系统学、干细胞技术的临床应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预测指标、肝纤维化发病的分子机制和肿瘤免疫学等,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是实现我校“具有明显特色、西部一流、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目标的基础。

学院立足本省实际情况,为保障贵州当地医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对提高区域人群健康水平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根据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凝练科学研究方向,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坚持学术创新与应用研究并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基础医学学科在贵州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贵州省培养了一大批“用得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领导视察学生工作.jpg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7基础宣传册\教研室上报\3.知名专家\已经用\3.教研室的相关知名专家及校友(附文字介绍及照片)寄生虫\韩启德院士看望金大雄教授1.jpg

学院规模

学院所属的11个教研室(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微生物学教研室、寄生虫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免疫学教研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中,医学生物学,基础化学,病理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获批为贵州省高校精品课程;实验教学中心拥有6个综合性教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化学与生物化学实验室、感染与免疫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及生命科学馆,共计5000余平方米,能容纳3000名学生上课。学院的基础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占地2000余平方米,拥有20余名PI组成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基础医学相关的各类领域科学研究。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IMG_3481.JPG

师资力量

学院在长期教学和科研实践中造就了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截至2020年9月,基础医学院拥有教职工208人(专任教师192人,实验技术人员21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8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6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15人,硕士以上学历者89.75%。涉及基础学科类博士生导师90人,硕士生导师174人,贵州省教学名师6人,省管专家8人,有4名专家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4人享受贵州省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入选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5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5人。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2015年两代会.png

学科建设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重点,狠抓科研基地和学位点建设。学院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1年获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寄生虫学和病理学);2003年获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009年获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本省最早的医学门类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7年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研究生集体照.jpg

截至2020年9月,基础医学院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药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基础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毒理学、民族药药理学、转化医学和民族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等10个二级学科方向;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生物医学等8个二级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动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4个二级学科。获批科技部及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个,拥有1个省级优秀特色重点学科(基础医学),4个省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常见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自身免疫病治疗及相关机制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贵州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开发应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才基地(贵州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人才基地、贵州省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研究人才基地)、3个省级创新人才团队(中央财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创新团队建设(贵阳医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贵州省重大常见疾病机制及药物防治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树突状细胞应用与开发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个贵州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高等学校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防治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高等学校病原生物学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厅创新团队(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免疫学创新团队、乳腺癌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贵州省生命科学科普基地)。近几年学院在学术梯队、教学、科研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学院现开设特色专业两个——分别为基础医学及医学实验技术,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黄大年式优秀教学团队1个。

说明: C:\Users\lenovo\Documents\Tencent Files\449164105\Image\C2C\PMS0RVWS]HZ`V1G4BC}(KGW.png

说明: C:\Users\lenovo\Documents\Tencent Files\449164105\Image\C2C\V6VY2~WV@X7)Y7{5U}%X9PM.png

教学研究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严谨治学,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重视学生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9年底,承担7个层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本科、成人教育本专科、本科自考)20多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每年承担本科课11000余人、成人及自考教学2000余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400余人、留学生140余人的教学任务,每年教学时数近10万学时,为国家培养和输出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医学及相关专业人才。近三年在贵州省教育厅及学校立项教学改革课题45项,获贵州省教育厅和学校教改成果88项,获贵州省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特等奖1项,贵州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9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及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获三等奖各1项、获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贵州省赛医学组二等奖1项、参加“全国虚拟仿真实验作品大赛”分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说明: http://www.gmc.edu.cn/__local/A/E9/68/339DA4E00D79259106CD600606F_85D6DEEF_D776.jpg

此外,学院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工作。近三年共指导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及设计性大赛”获“二等奖”1项,参加中国第十一届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周“一带一路”大学通识教育论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及设计性大赛”获“一等奖”1项、“优秀奖”2项,省级挑战杯大学生各类竞赛获一、二、三等奖10余项,国家级挑战杯各类竞赛二三等奖6项;指导学生成功申报全国、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14项。

说明: http://www.gmc.edu.cn/__local/5/D6/B3/7853612304A4AC438ECE3EC5927_67F2992B_AE90.jpg

说明: E:\课题组\团队展示7.23\团队展示7.23\展示图片\挑战杯2.jpg 说明: E:\课题组\夏茂宁\获奖\小平创新团队(获奖证明)\奖牌.png

科研成果

近年来,基础医学学科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科技部及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个,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贵州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人才基地2个、省级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2个、教育厅创新团队3个和1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贵州省生命科学科普基地);获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总经费5425万元。发表学术论文近6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48篇;共获得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贵州省科学进步(一等奖-3).jpg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1 郭兵省二等奖.jpg


学术交流

基础医学院宗恩博士论坛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莅临讲学交流,迄今已举办近70期。柔性引进院士1名,国外客座教授12名,现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每年选派二十余人次出国学习、考察及学术交流,每年平均有百名国内外学者来我院访问、讲学、学术交流,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说明: http://jcyxy.gmc.edu.cn/_mediafile/jcyxy/2011/10/26/3om5a46zgz.jpg

说明: http://www.gmc.edu.cn/__local/F/93/B8/5B89E0815A78F338543B15EF64A_138C6FDC_7173.png

说明: http://www.gmc.edu.cn/__local/4/BC/9C/6E3DBCAB5F3306D9299F04A0E7F_616229A6_A87B.jpg?e=.jpg

学院发展

学院紧紧围绕培养服务边区的医疗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带领广大教职员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勇于改革,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学院致力于将基础医学教学科研与临床一线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双一流”建设目标为抓手,为贵州省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批判思考能力、慷慨服务意识、坚定领导力以及强烈责任心,并且能起到模范的作用的高层次复合型医学相关人才,为贵州省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说明: http://www.gmc.edu.cn/__local/B/7B/85/180AD7F09B24A917FA5DD567595_B86862B2_81DF.gif

专业方向

基础医学院除负责管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000多名之外,还开设了基础医学专业及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其中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于2013年批准设立,2014年招收学生,迄今共有本科生334人,毕业就业率达86%。基础医学专业于2017年开始招生,现共有学生202名。学院坚持从严治学,规范管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并以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评体系,使学生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科技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培养学生自律、团结向上的优良风气。

说明: http://www.gmc.edu.cn/__local/9/05/50/BDB757794D662A22030609B6280_FC8F0D88_9810.gif

特色研究方向

基础医学学科现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生物医学、毒理学、民族药药理学、转化医学和民族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等十一个二级学科,具有明显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

1.分子病理学:结合我国及本省特色,长期开展地方性氟中毒分子病理损害与防治、少数民族区域性常见疾病的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退变性疾病分子发病机理、人体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2.现代病原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包括了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相关研究、医学昆虫系统研究及资源开发系统研究、食源性寄生虫生物学与实验动物病理学研究等方面。

3.免疫干细胞与实验组织学:在组织工程与干细胞技术、树突状细胞的的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神经内分泌与组织发生、神经损伤修复及再生等领域具有国内外领先的学术优势。

4.系统病理生理学:以糖尿病肾病、肝纤维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贵州常见病为对象,开展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研究。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课堂实验1.jpg

党政及学生工作建设

基础医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管理科、学生科等3个党政科级机构,共计12个教工党支部和3个学生党支部。现有学生3000余人,专兼职学生工作教师13人,学院学生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并认真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不断提升和改进工作方法,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德育为首位,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围绕“双一流”建设工作中心,形成树一流的队伍形象,育一流创新人才的工作目标,发挥学生工作的整体功能,齐抓共管,各尽其责,全员育人模式。多年来,基础医学院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涌现了许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46期党校结业 (4).JPG

基础医学院以“五个一”的工作思路,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建设。我院学生工作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师生恳谈会、运动会(第一名)、迎新晚会、三赛(微生物知识竞赛、解剖学知识竞赛、文献阅读)三早(早临床、早科研、早实践)等系列活动,将实践与理论结合,促进三风建设;以党建带团建,树立牢固的意识形态。开展认真学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十九大精神、我爱国防演讲比赛、三会一制一课加强学生思想工作建设,塑造出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在学生工作中,基础医学院以“三个有利于”为原则,即: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贯穿“一条主线”,运作“两个阵地”,抓好“三项活动”,开展“四项专业比赛”,以“校园五个一工程”,“学生六率”为具体目标,培养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

说明: C:\Users\lenovo\Documents\Tencent Files\449164105\Image\Group\$1T]2{1GTF]}EA6{]GX(D}X.jpg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IMG_0466.JPG

 

基础医学院各教研室及实验室简介

教研室简介

一、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我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组建于1955年,是全国最早开设病理生理课的院校之一。本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我院第一个获得博士授予权的学科;病理生理学学科、课程及教学团队先后曾荣获省级重点学科、优秀省级重点学科、贵州省精品课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贵州省高校优秀重点学科、贵州省省级教学团队、贵州省首批特色重点学科、优秀特色重点学科等荣誉称号。教研室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获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14人;拥有贵州省教学名师2人,省管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9名;有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病生教研室.jpg

二、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建立于1938年国立贵阳医学院建院之初,由我国著名寄生虫学专家金大雄教授创建。教研室发展历程中曾先后涌现出顾以铭教授、王菊生教授、包怀恩教授等国内知名寄生虫学专家。近八十年来,在教研室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寄生虫学学科于1978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批贵州省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教研室承担的《人体寄生虫学》本科课程获批贵州省第一批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教研室所属学科――病原生物学获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教研室所属教学团队获批贵阳医学院校级教学团队,2012年获批贵州省省级教学团队。2017年获批贵州省教育厅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教研室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实验师1人;获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3人,其中5人有出国(境)留学经历;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1人入选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1人入选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

三、生理学教研室

上世纪60年代以慢性微电极电生理研究享誉全国的生理学教研室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历教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4人。主编、参编国家、省部级规划生理学本科教材9部;有三人受聘为中国生理学会贵州省理事、组织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内分泌代谢生理委员会及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西南专家委员会委员。

本学科现有肿瘤生物、神经生理两个科研方向。自2008年以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6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发表学术论文177篇,其中SCI收录24篇,核心期刊91篇;2008年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1、2015年荣获第11、13届张锡钧基金全国青年优秀学术论文、优秀墙报奖;2015-2017年荣获国家专利13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11项)。十年来招收硕士研究生50人,已毕业33人,在读17人。

说明: IMG_20180709_202325b

四、微生物学教研室

微生物学教研室始建于1938年,自2000年起与寄生虫学教研室共同构建的病原生物学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4年成为贵州省高校病原生物学特色重点实验室,2018年获“贵州省巾帼文明岗”称号。承担的主干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在2004年成为贵州省精品课程,在2017年成为贵州省一流课程。

教研室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专职教师9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6人及讲师1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批贵州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研究人才基地1个;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全国高校微课竞赛三等奖1项,教师团队中多人荣获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入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名单。

说明: http://www.gmc.edu.cn/__local/E/05/80/34B1A902ED6F3A975D05E9EA7B6_9AA2A6DF_7702.gif

五、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贵州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组织学与胚胎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与人体解剖学专业一起确定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教研室现有教职员工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现具有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5人。近几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贵州省教育厅重大科技专项、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资助。2012年本学科神经内分泌与干细胞应用基础研究团队获批贵州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

六、化学教研室

近年来,化学教研室通过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结合,在纳米材料、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食品安全分析测试、免疫化学等方面开展研究,在色谱分离与发光分析、纳米材料与生物分析、分子光谱分析、功能配合物合成与生物应用等领域已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2012-2017年,化学教研室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批科研项目经费125万元;发表科研论文64篇,其中SCI收录31篇。申请专利6项,其中3项已获授权。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6人,已毕业4人。

七、药理学教研室

药理学学科是贵州医科大学的校级重点学科。目前,教研室共有教职员工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获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3人。教研室现承担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药理学实验、趣味药物学等5门教学科目,涉及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成人教育等不同层次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时,还承担药学、药剂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实习。

目前已在血管中药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肿瘤药理学、神经药理学等几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拥有倒置荧光显微镜、凝胶成像分析系统、PCR扩增仪、二氧化碳培养箱、低温高速离心机、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血小板分析仪等仪器设备。

八、免疫学教研室

免疫学是现代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主要支撑学科之一。我校免疫学教研室成立于1996年,具有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点,先后获得贵州省“精品课程”、贵州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贵州省“免疫学教学团队”、“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本学科主要以“抗感染免疫”、“干细胞基础与临床”及“肿瘤免疫与免疫治疗”、“力学免疫学”等开展科学研究,屡创佳绩,先后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各类省、市级科研项目50余项。近三年来,发表SCI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培养博士16名,硕士40名,已成为我校免疫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高层次学科人才的重要场所。

九、生物学系

生物学系由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林绍文教授予1938年创立,以医学昆虫分类学研究闻名。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3名,博士7名。历史上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近600篇。现拥有动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两个硕士点,硕士生导师5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蚋类分类学与发育生物学;帕金森病基础与临床;果蝇脂肪储存代谢分子机制;斑螟与寄蝇协同进化;真菌灭蚊机制;中华真地鳖应用研究。为多层次学生开设《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等课程,参编教材40余部,获批各级教改项目16项,荣获教学比赛奖项11项。

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最早由我国生物化学界前辈张昌颖教授予1940年在“贵阳医学院化学馆”创建,1961年由唐秋行教授和单拓生教授正式组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1998年由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2年经贵州省教委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现有教职工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助教2人。现有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1人获得贵州省千层次人才称号。教研室承担全校各专业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成教生与自考生多个层次的教学工作。

说明: C:\Users\pxm\Documents\Tencent Files\583869942\Image\C2C\80D82714B6ABB187A7D5065AFA765E90.png

十一、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贵州医科大学(原贵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成立于1938年,历经数代贵医解剖人的努力,已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体解剖学学科。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成为贵州省省级重点学科,2017年成为贵州省首批“双一流”课程建设单位。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0名、兼职教师5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4人,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4人,承担全校人体解剖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介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2015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包括: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化学与生物化学实验室、感染与免疫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生命科学馆七个实验室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实验教学中心.jpg

现有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157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87人,高级职称占71.2%;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1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硕士学位78人,硕博比占76.5%;实验室面积17562平米,实验仪器设备2850台件,仪器设备总值3890万元,是一个仪器设备先进、管理体系完善、师资队伍优良的实验教学中心。中心设有独立网站,确保人、财、物统一管理;有师生互动平台,确保师生课堂内外的交流;有教师教学评价系统、实验教学质量标准等,构成了较完善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心坚持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构建“一体化、三层次、七平台、三种能力培养(1-3-7-3)”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学科群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充分渗透临床思维、积极融入科研思维、着力打造开放实验教学、潜移默化医学人文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三结合原则。中心承担全校27个本科专业36门课程,开设实验项目423项,其中基础验证性实验占45%,综合性实验占40%,设计创新性实验占15%。实验项目开出率100%,年均人时数96.4万。此外每年还承担全校22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点5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22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近5万人时数。同时,面向校内外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开放实验平台。

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也促进了学科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等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获得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基础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7门省级精品课程(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基础化学、医学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中心教师主持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获得贵州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贵州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5年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各类医学规划教材42部,自编实验教程25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7篇。大学生在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全国大学生设计性大赛暨创新论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4项、贵州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2项;全国“梦之路杯”虚拟作品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泰盟杯”虚拟仿真大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心教师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1项,经费2667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省部级15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0多篇,其中SCI 31篇;获各类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

近5年,中心已接待国内外50余所兄弟院校、科研单位的领导和专家1500余人次的参观考察,并获得高度评价。中心教师受国际学会组委会邀请做大会报告10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年平均40余人次,省级学术会议年平均50余人次;举办国家级及省级学术会议6次,促进了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

一、化学与生物化学实验室

化学与生物化学实验室隶属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原名基础医学院理化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1年。本实验室承担全校临床、检验、药学等各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10门实验课的实验准备及教学工作,年均学时数12050。实验室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20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其中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14人。实验室非常重视教师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改革,近几年获得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卫生厅基金项目20余项,经费约500多万元。发表SCI文章5篇、核心期刊文章11篇;实验教学改革方面获得贵州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并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二、多媒体机能学实验室

多媒体机能学实验室成立于2000年,是由原来的基础医学院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室组合而成的综合性实验室,2001年通过贵州省教育厅的实验室评估验收。实验室总面积约2500m2,可同时容纳500人的实验教学。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2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3人,硕博率达86%以上。主要承担全校各专业本科学生的机能实验学教学,留学生及研究生的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实验室成立以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更新实验内容,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初步建成教育理念先进、实验设施完善、教学体系科学、实验教材系统、队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开放式的实验室。

三、人体解剖学教学实验中心

人体解剖学教学实验中心成立于2005年,隶属于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专职实验教师6名、兼职实验教师15名;其中高级职称13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3名,具有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学位13人,在读硕士1人。承担着全校博士、硕士及本科各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2000年被批准为“贵州省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2002年中心通过“贵阳市遗体捐献接受和登记单位”的资格认证;2015年获批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多媒体形态学实验室

多媒体形态学实验室隶属于基础医学实验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始建于2002年9月。本室现有专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4人,副高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3人。

实验室面积约2200㎡,其中学生实验室18间,中控室1间。现有多媒体教学系统、显微镜、离心机、组织切片机等仪器设备共计521台,总资产约600万元。

面向全院学生开放细胞生物学、医学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寄生虫学、生药学和药用植物学等学科实验教学。每年累计准备实验约8000学时,开课学生总人数月6800人。

五、感染与免疫实验室

感染与免疫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12月,现有专职人员5人,博士1人,副高2人,实验师1人,助教1人。兼职教师18人。占地面积1000m2,教学用房19间,承担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寄生虫学三门课程的四个层次(博士、硕士、本科、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每年约6000余人,年均教学1万学时。

近5年来,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资源,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创建大学生创业培育基地,全面开放,实行网上预约,每年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实行课外科研开放40人,能够开展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物制剂、功能食品有关的科学研究。2013年-2018年先后指导本科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9项,省级4项,贵州医科大学奖项6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10项,培训本科实习生10人;与修文猕猴桃基地和六枝牛场辣椒农民合作社建立科技扶贫合作基地。

六、虚拟仿真实验室

虚拟仿真实验室建于2013年,依托各学科教学实验室逐渐发展而来。总面积430m2,分为一、二实验室,能同时满足140人的虚拟实验教学任务。实现教师端控制学生端,教室电脑、投影和墙上6个电视同步进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平台已搭建六大教学模块,包括人体解剖学、形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学、机能学和PBL教学模块,实验项目55项,其中验证性实验16项,综合性实验20项,设计性实验19项,涵盖了基础医学200多个实验教学内容。该平台资源以基础医学本科实验教学为主,突出“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原则,从虚拟和仿真两个不同视角开展建设。

实验室面向学校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临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等27个本科专业师生开放。

基础医学科学研究中心简介

基础医学科学研究中心(简称科研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在基础医学院原有科研平台基础上重新组合建立的科学研究平台,位于贵州医科大学南校区务本楼,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目前,科研中心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各类荧光显微镜、电镜、圆二色谱仪、超高速离心机等仪器设备200余台,总价值约1000万元,有5名固定工作人员。形成了首个面向校内外“仪器资源共享,科技服务创新”的科研平台。除了科研服务以外,科研中心还承担本科及研究生的相关教学、科研培训工作,实现“科教一体,服务社会”的平台理念。目前,科研中心正在筹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平台,为推动本科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科研中心还在积极组建科学研究课题组,整合院内外科研人员,提高学院整体科研水平,培养几个在某一领域具有突出成绩的课题组,为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做出贡献。实验室不仅为基础医学院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实验平台,也面向校内外提供科研服务。

一、现代病原生物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科学研究中心现代病原生物学特色重点实验室是在原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所属专业实验室基础上,获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资助于2007年建立的以地方特色重点病原生物基础研究为主的实验室。实验室发展至今已凝炼形成三个研究方向,分别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病媒生物防控与虫媒病和昆虫免疫与资源应用。实验室建立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教育部博士点创新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专项子项目1项,其他基金项目共37项,科研经费877.2万元。实验室作为我校重要开放性研究平台,已为本科生实习、研究生科研训练、教师科学研究等提供良好工作平台,未来亦必将为我校乃至我省科研工作做出贡献。

二、贵州省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以贵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机能代谢实验室和贵州省高校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防治特色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建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是以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和防治为重点,研究糖尿病肾病、肝纤维化、心血管疾病、肿瘤等与贵州地方经济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关且明显影响贵州地区人民健康水平的常见重大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并利用我省丰富的中药与民族药资源优势,研发可预防和治疗这些重大疾病的药物,促进贵州省地方经济与医疗水平的持续发展及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生命科学馆简介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大厅壁照.jpg

贵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始于2002年建在北京路校区,面积700平方米,标本800余件。2014年10月迁址花溪大学城校区,面积增加至1500平方米,标本增加至1000余件。

生命科学馆展示贵州医科大学建校以来基础医学学科收藏标本之精华,大部分标本为我校教职工亲手制作。馆藏内容涵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生理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法医学、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以及医学伦理学等。先后获“贵州省2005年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贵州省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会员”、“贵州省高等学校党员教育基地”、“基础医学院开放性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称号,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科普馆.jpg

生命科学馆是我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平台,是我校弘扬文化精神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贵州省服务公众的科普桥梁和宣传生命伦理及人文素质的教育基地。

 

说明: E:\基础医学院\2018.9.26宣传册照片\必选照片宣传册\人文馆.jpg